9月3日上午,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号组成的战旗方队,承载着前史荣光,承受祖国和公民审阅。但是有网友发现,“刘老庒连”旗号上的“庒”多了一点,这是犯错了吗?对此,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陈立中告知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,战旗方队里的“刘老庒”没有写错,不能拿今日的用字标准去要求曩昔前史时期的用字。
在留念中国公民抗日战役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成功80周年大会上,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号组成战旗方队,承载着前史荣光浩荡而来。82年来,新的“刘老庄连”兵士已从83号到现在的6673号,“刘老庄连”高举的旗号,至今猎猎飘荡!
现在,引发网友重视的带点的“刘老庒连”是连队的荣誉旗号,平常运用的连队队旗为现代标准简体字的“刘老庄连”。刘老庄连,前身为江苏丰县四区的一支游击队,组建于1938年11月,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,1943年3月,为保护淮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搬运,该连在江苏淮阴刘老庄与日寇打开激战。全连82名勇士勇敢无畏、短兵相接,接连打退敌人5次进攻,终究悉数壮烈牺牲。为留念此次战役,战后,淮阴公民选送82名优秀青年补入该连,连队被命名为“刘老庄连”。
“孩子,我带你回家!”“莫欺我中华无肝胆,母亲膝下百万兵”!9月3日晚,在留念中国公民抗日战役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成功80周年文艺晚会上,“刘老庄连”全员补齐的一幕令许多观众动容。
在“刘老庄连”荣誉室内,一根被捅弯的“汉阳造”步枪枪管,记录着这场82年前勇敢战役的惨烈。子弹打光就用枪托砸,枪托砸碎就用小锹砍,小锹砍断就用双手掐,手臂挂彩就用牙齿咬。面临数倍于己且装备精良的日军,兵士们英勇阻击,打完枪里的终究一发子弹后,82人终究悉数壮烈牺牲……“待风息波静,凯但是归。”这是20岁出面的新四军指导员李云鹏家书中的内容,诉说着期盼抗战成功、全家聚会的希望。82人中,李云鹏是仅有留下相片的人。这张宝贵的相片让我们也能够一睹英豪的容颜,也让这段前史愈加可感可触。
陈立中说,猜想当年连队干部兵士开始在旗号上写的是异体俗字“庒”,所以阅兵式上沿用了这一写法。异体字是指跟国家规则的正体字(标准字体)字音和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字,例如“吴(吳)”是正体字,“呉”是异体字。
俗体字是指字形不合标准、差异于正体字的异体字类型,又称“俗字”“破体字”,其发生源于书写快捷需求,经过笔画简化或偏旁替换构成,如“衅”为六朝时期“釁”的俗体,“龟”为明清时期“龜”的俗体。“庒庄”是“莊”的俗体,“莊”后来简化为“庄”,今以“庄”为正体。
现在,通常情况下要求运用标准的简体字,不过《中华公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》中第十七条规则:“有以下景象的,能够保存或运用繁体字、异体字:(一)文物古迹;(二)姓氏中的异体字;(三)书法、篆刻等艺术作品;(四)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;(五)出书、教育、研讨中需要用的;(六)经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意的特殊情况。”
陈立中以为,阅兵式上“刘老庒连”的用字可适用以上规则。“不能拿今日的用字标准去要求曩昔前史时期的用字。阅兵用的旗号着重的是展示抗战时期烽烟年月的相貌,这是特定环境下的情形再现。”
刘老庄八十二勇士留念馆馆长石明闯也介绍,这源于战役年代的书写习气,“庒”是“庄”的异体字,在曩昔,两字同义同音。也有一种说法以为,这不是失误,而是前史的故意保存。保存这个“庒”字,便是保存一段鲜活的前史,是对82位英豪最直接的问候。就像网友们说的那样,不能让英豪们找不到自己的部队。陈立中以为,这些说法有必定的道理。